2025年上半年,滨淮农场紧紧围绕江苏农垦“产业项目突破年”目标,抢抓机遇,聚焦“生态+特色”战略,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实现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为全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两条鱼”提质效,生态经济双丰收。今年,农场重点推进书记项目“黑鱼养殖标准化建设”,投资160万元对120亩黑鱼塘口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大改小”的方式,建成10个标准化小塘口,分批次、分规格投放苗种,每亩适宜养殖量提升近三成,实现了黑鱼的常年销售,有效抵御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为提升黑鱼养殖品质,改从中山河引进优质水源。在销售模式上,农场采用“大规格进市场、小规格深加工”的策略,上半年委外加工鱼柳4万斤、鱼片0.66万斤。
同时,农场深化甲鱼生态价值挖掘,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质,精心优选水稻品种,选定了色香味俱佳的源两优888品种。对水稻栽插布局进行调整,使其更方便甲鱼活动。杜绝农药和化学肥料,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治理田间害虫,让水稻微生物为甲鱼提供天然饵料,甲鱼活动疏松土壤促进水稻生长,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上半年,特色养殖实现营收289.33万元,利润87.68万元,达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高效种植多元化,开辟增收新路径。高效种植领域呈现出多元创收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农场组织专业团队对440亩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的林地进行迹地更新,种植速生丰产杨树22000余株。深度挖潜土地资源,聚焦林下空间、沟渠边坡等以往被忽略的“微地块”,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壤检测和作物适配性分析,因地制宜种植知母、射干、薄荷等中药材240亩,牡丹、芍药套种20亩,瓜蒌40亩、冬瓜50亩。
主动融入地方产业,与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西兰花100亩、韭菜50亩,专人全程跟踪把控品质,产出的农产品因品相好、口感佳广受青睐。上半年,高效种植实现营收30.57万元。
科技创新作支撑,产业积蓄新动能。农场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实施60亩粘土地小麦套种白首乌示范项目。通过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每亩预计增收首乌块根约800-1000斤,综合收益显著提升。同时,农场进行火焰南天竹碱性土壤扦插试验,通过改良扦插基质和调控环境温湿度,成活率达85%以上。开展田塘耦合绿色种养技术集成,将稻田排水引入鱼塘,鱼塘水经净化后再用于灌溉稻田,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创新黑鱼塘口混养模式,利用不同鱼类的生活水层和食性差异,混养甲鱼或鲫鱼,提高塘口空间利用率和水体资源利用率,根据去年试验结果,每亩塘口额外增收甲鱼300斤或鲫鱼100斤,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依托加油站流量优势,积极拓展非油品业务,通过线下门店推动特色产品销售,实现营收1023万元、利润116万元,非油品营收突破10万元,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协同,累计营收33.45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补充动力。
下半年,农场将持续聚焦产业领域,深化特色养殖二星产业、高效种植一星产业创建,强化“滨彩集”品牌塑造,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滨淮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