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岗埠农场积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水平,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岗埠农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步入8月的岗埠农场,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在阳光下泛着绿油油的光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高桥生产区的新建泵站,泵站管理员老张按下了泵站启动按钮,不一会儿渠道里的水迅速向着指定的稻田流去,很快让水稻喝上了解渴的甜水……
“这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让我们的农业生产得劲了!”高桥生产区高南队的管理员王超介绍,以前灌溉800亩农田需要开4台机组,五天时间才能灌溉到位,现在只需要3台机组两天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节约水资源。
岗埠农场高桥生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去年底正式启动,占地面积2300亩。项目施工单位利用冬季农闲时期,加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浚沟渠30.25千米,让水流更畅通;拆建涵闸43座,实现精准控水;新建硬化渠道3.17千米、平整宽阔的农田道路3.02千米……一系列“硬核”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显著提升了项目区的排灌能力和综合生产保障能力,昔日农田“靠天吃饭”的窘境得到扭转。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夏收小麦,处于项目区的小麦较其他地方的小麦平均每亩多收50——100斤,效果很显著。”高桥生产区主任王永通表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岗埠农场高桥生产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在小麦丰收之后,水稻田迅速接棒,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加持,水稻长势良好,叶片肥厚,茎秆粗壮,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更在灌溉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相较于传统农田,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新建的高标准农渠,农田能够精准地获取所需的水分,既满足了作物的生长需求,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据粗略统计,高标准农田的节水率超过了50%,不仅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效益上,更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高标准农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田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眼下,岗埠农场新一轮2311亩的高标准农田补充建设项目已经得到了批复,预计很快将进入施工建设阶段。未来,岗埠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