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农产品销售额527万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530万元的销售额,1-7月销售额达到572.23万元,同比更是翻了一番,我们正依托‘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让农垦好物加速走向广阔市场!”南通公司旗下垦优鲜品供应链公司负责经营工作的职业经理人杜敏语气中透着振奋。这串数字背后,是一条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源头到多元渠道高效协同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正日益强韧。
“产”字筑基,合作扩圈、矩阵成型。特色产业要壮大,产品是根基。南通畅园春餐饮管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十分繁忙,其名下的“锦春鲜包”是南通家喻户晓的面食品牌,熟练的工人正将泰兴曲霞面粉公司特供的“雪霞”牌优质粉和苏垦渔业虾仁组合成“垦品会”手工虾仁包子——通过“原料基地保障+中央厨房加工+联名品牌销售”模式,垦优鲜品正逐步将传统农产品与现代食品工业进行“联姻”,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预制菜产品。“我们深刻认识到,单打独斗不行,必须借力优质伙伴,整合资源提升产业能级。”杜敏介绍道。今年以来,公司通过定制加工、联名开发、全链严控品质,与“江苏老字号”南通五山酿造公司合作孵化了“垦品会调味礼盒”、与上海崇明农场大瀛食品公司共同开发了“垦品会四色玉米礼盒”等市场反响热烈的特色产品,截至7月底,“垦品会”各品类礼盒销售4000余盒,销售额近30万元。同时,积极与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南通职业大学等单位深化对接,在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协同上汲取智慧,为特色产业持续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供”字强链,精细管理,夯实基础。供应链的韧性与效率,是特色农产品突围的关键命脉。面对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风险,垦优鲜品展现出前瞻性布局,与苏州苏垦签订协议,精准锁定80吨大米的未来采购价格。“这相当于为我们的成本上了‘保险’,”杜敏解释道,“有效对冲了后续市场上涨风险,预计直接降低采购成本2%。”未来,这一成熟的风控模式将向更多大宗农产品品类拓展。为确保产品高效、新鲜触达终端,对大型企业、餐饮公司等核心B端客户,投入资源建立了自有配送车队,实施定时、定点、定线的精准配送服务;针对日益增长的电商订单和分散的C端客户,公司选择与京东物流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依托其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和高效的“限时达”服务,显著提升配送时效与消费者体验,同时通过规模效应有效压缩了综合物流成本。而走进垦优鲜品的仓储中心,分区明确、整洁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保洁区、非食区、日常批发区等标识清晰,仓库管理员顾晓云正一丝不苟地按照新制定的检查表,对库存大米进行每日例行的温湿度检查和虫害巡查。“重点物资,尤其是粮油产品,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这些精细化的管理为产品品质和供应时效提供了坚实保障,也折射出公司向现代化供应链企业迈进的坚定步伐。
“销”字突围,线上线下,双轮驱动。销售是实现价值的“最后一公里”。在线下渠道,垦品会旗舰门店零售表现稳健,日均销售额稳定在1万元左右。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门店货架的变化——养乐多、良品铺子等12家知名快消品牌的产品整齐陈列。“引入这些优质供应商伙伴后,我们的零食品类丰富度提升了约50%,顾客的选择更多了,门店的吸引力也增强了。”门店销售人员曹振雷边整理货架边介绍。线上破局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公司倾力打造的“垦品会”专属小程序已于7月初如期上线,界面简洁,操作流畅。“看着这个小程序从蓝图变成现实,大家都很期待它能成为我们线上突围的利器。”曹振雷充满干劲地说。与此同时,与中铁四局深度合作的“四局商城”APP已首批上线了20款精选垦区特色农产品。虽然7月线上各平台销售绝对值尚在爬坡阶段,但公司搭建线上矩阵的决心坚定不移:进驻拼多多、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准备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直播间硬件设施也已搭建完毕,结合垦区营销大赛的要求开展每日1—2次的微信直播和配套的短视频引流,全力激活线上销售潜能。
从深化多元合作筑牢产业根基,到精耕细作优化供应链管理,再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开拓市场——垦优鲜品公司以“产供销”一体化模式为核心引擎,朝着2025年达到农场公司特色产业发展二星级标准的目标稳步前行,奋力闯出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