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在田作物生产关键期,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的实际情况,黄海农场积极应对,采用智慧灌溉、农机改装、无人机作业等多种科技手段,采取“水陆空”联动的立体作业式, 对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进行科学施肥、智慧灌溉等管理措施,全力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灌溉,指尖掌控田间事。在黄海农场的水稻田里,一株株嫩绿的水稻正茁壮成长。令人惊奇的是,一座座太阳能电动闸门伫立在田间,宛如守护水稻的“忠诚卫士”,正在它们的精准呵护下,每株水稻都能“科学喝水”。队长贺红军轻点手机屏幕,就可轻松控制智能灌溉系统里的进排水阀门,瞬间清澈的水流缓缓流入田间。“我们采用以地下灌排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灌排体系,以管道高效节水灌溉、地下暗管降渍及农业面源污染消纳生态控制排水为主体内容,着力解决水稻田管、大豆玉米灌溉出苗等‘卡脖子’问题,让作物‘喝’饱水又节水。”贺红军介绍。
为应对高温高湿天气下病虫害高发的难题,高科技“宝贝”一一登场,无线气象环境监测站、稻飞虱测报仪等大显身手,变身“智管家”,全天候实时监测气候、虫情、土壤湿度等情况。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查看相关数据。“稻飞虱测报仪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实现虫体远红外自动处理、自动拍照、整灯自动运行等功能。我们还增设风速风向、环境温湿度等多种传感器接口,有效增加测报准确性,预计黄海全年重大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95%。”黄海农业中心副主任董梦雅说。
在玉米大豆种植区,同样巧用科技抗旱。多架无人机穿梭在玉米和大豆田地上空,有的进行叶面施肥作业,为作物补充养分,增加其抗逆性;有的利用风场辅助玉米授粉,解决高温天气下玉米花粉传播受精难题,提高授粉效率和成功率。“一个条田50多亩地,无人机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作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授粉更均匀。”示范园种植部负责人王前兵说。此外,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和遥感设备的大疆M3M多光谱无人机还承担起巡田任务,十几分钟就能准确发现问题田块,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落实生产措施。
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虽历经高温干旱考验,但整体生长态势良好。下一步,黄海农场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积极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全年粮食丰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