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8
    “三秋”时节,在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下,一台台大马力正反旋播种机在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高标准农田中来回穿梭,精准高效地开展冬小麦播种作业。近年来,新洋大力推广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让农机装备应用向智能化升级,目前已经在播种、开沟、平地、施肥、植保等农业生产环节投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线路可以自动走直线,体验感接近于无人驾驶,相较于传统农机装备可以提升20%至30%的效率。”新北生产区5大队队长陈琪说,“最近,因为天气原因开始抢播作业,播种机械都要夜间作业,有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就算天黑视线不好,也能精准作业,真是帮了大忙了。”节省人力和时间,是“北斗+农机”的优势之一。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使用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定向,根据当前车辆位置和航向控制电动方向盘转向,使车辆沿规划路径行驶,使用自动驾驶作业可保证作业精度高、行距统一,有助于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在新星生产区4大队,装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开沟机正在田间精准开沟,留下一道道笔直的线条。“在开挖田间配套沟系时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农机手只要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前进,通过导航系统自动控制,便能轻松完成开沟作业
  • 2024-10-25
    随着新曹农场优质蛋鸡产业一期项目的完善,新曹农场将数字化禽业列为“一枚蛋”产业腾飞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数字管理平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等,将科技创新全面融入禽蛋全产业链,用“数智”打造禽蛋产业管理新型态,在禽蛋产业数字化转型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大家可以通过这面智能化数字大屏,了解到鸡舍里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能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在新曹农场优质蛋鸡产业园的数字管理平台办公室,技术员夏欣羽正在远程操作智能机器人进行巡栏,采集数据。新曹农场精心打造禽蛋数字平台,为禽蛋数智养殖装上“超强大脑”,将原来自动化生产设备、养殖设备独立个体联结为养殖共同体,实现一网观全域、一网管全域。利用“机器人”获取的信息,在和物联网采集来的数据全面打通后,形成一张张直观的环境云图、鸡群分布图、行为异常图。蛋鸡数字化养殖系统涵盖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自动清粪系统、蛋鸡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自动化集蛋与包装系统等,可通过自动化采集、分析、呈现全场数据,实现指标追踪、产品溯源,为蛋禽数字化养殖提供科学决策。新曹农场积极探索并引进前沿的智能化养殖设备,饮水、喂料、集蛋和分级等养殖工作、
  • 2024-10-24
    10月21日至23日,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第十届中德农业周是中德农业合作的品牌项目,活动以“中德农业合作十年 共筑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此次农业周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德农业中心、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出席活动并致辞。江苏省副省长夏心旻、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国务秘书本德尔、驻华大使傅融等出席开幕式。两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协会代表等参会。本届农业周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设置开幕式、主旨报告、对话研讨、实地考察等系列活动。黄海农场作为中德农业合作的成功典范,受德方邀请出席开幕式和相关系列活动。中德农业示范园农机项目部、黄海农场科技部(产业办)负责人刘天星作为企业代表在中德农业企业合作交流座谈会上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交流发言,介绍了中德农业示范园项目情况以及黄海农场在中德农业合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在中德农业合作好友之夜,刘天星作为中德青年专家代表,分享了在中德农业示范园8年期间的赴德农场实践、组织田间日活动、与德国专家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合作故事和成长经历。他说,“最让我印象
  • 2024-10-23
    “三秋”时节,苏垦农发江心沙分公司金坛基地抢时令、抓农时,通过激光平整技术、无人机飞播技术、测方施肥等技术进行土地复垦和油菜播种,让秋播尽显科技范儿。“激光技术作为新型技术,运用于农田土地平整,有效弥补了传统作业在平整精度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实现了农田平整的精细化目标。”10月19日,随着植保无人机平稳降落,金坛基地新增的2000余亩油菜种植任务圆满结束,基地负责人曹琛鑫到田间查看一周前最先播种的油菜田,眼前横平竖直、从土壤缝隙间钻出的一行行绿芽,让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据他介绍,今年“三夏”,“陌上花开”项目1.2万亩小麦迎来丰收,平均亩产约400公斤,其中一块260亩农田亩产突破600公斤,创常州百亩以上连片种植高产纪录,小麦经评估均达优质标准,秋粮高粱等作物丰收在望。鉴于此,当地政府今秋向基地新移交2000余亩土地,作为粮油扩种项目实施用地。据了解,去年复垦,金坛基地充分运用激光平整土地、机械化精量播种、北斗导航支持下的高标准开沟、无人机飞防施肥、智联收割机规模化作业,交出了可喜的成绩,所以今年继续以相同的模式作业,所不同的是加入了无人机播种。“无人机飞播,高度5米
  • 2024-10-23
    “请各部门派员去产业发展中心支援整理鸡蛋。”临海农场公司本部党支部群里如往常一样,弹出产业服务“新订单”,不一会儿,志愿者就齐聚产业中心,分工忙碌起来。今年以来,临海农场着眼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进,公司党委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新模式,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将文明实践圈建在产业链上,紧密结合文明实践活动,调动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助推产业发展“换挡提速”。“产业发展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农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自选择培育海棠鸡、豆角等特色产业,生产一线处处活跃着志愿者的忙碌身影,为林下种养提供全过程跟踪服务。海棠鸡苗还未入百果园前,志愿者们就已经提前着手稻壳的装卸铺设,为后期鸡苗繁育做准备。两人一组,绷紧口袋,在大货车尾部舱门卸载稻壳;装满后,再一袋袋肩扛着前往鸡舍,倒在地上,均匀地摊铺开来,忙得灰头土脸。豆角育苗时,志愿者们又忙着给豆角基质装盘、洒水、点种、覆盘、放盘,将制作完成的育苗盘层层叠放在小推车上,运到育苗拱棚处依次有序排放好,助推育苗进度;豆角采收时,志愿者
  • 2024-10-22
    “叔叔阿姨,扫码关注我们的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就能领取小礼品一份!”“大家多多关注群里优惠消息,有空就来门店逛逛,绝对物超所值!”近日,南通公司组织工作人员在周边4个小区开展农产品销售“地推”活动,大家吆喝着吸引周边居民扫码关注、注册会员,不一会儿,两个500人的微信群就满员了,“双号”关注人数也实现翻番。将社区作为流量入口,通过“地推”活动引流,加大特色农产品销售活动力度,吸引附近居民到实体门店购物,提高顾客的复购率。“这次我们利用和地方的良好关系,社区书记积极帮我们宣传,门店收获了一批新‘粉丝’。”南通公司农产品销售门店负责人刘晓通介绍说,自7月门店试营业以来,先后开展了打折促销、转发赠礼、会员储值、社群营销等活动,农产品销售额达104万元,会员充值预收额近9万元。
  • 2024-10-22
    10月18日,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 粮食行业近3000家企业齐聚,2万余人参会。苏垦米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稻米产业链链主企业应邀参展。会议期间,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延川到苏垦米业展区参观,听取了企业发展情况介绍,并对苏垦米业在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维护食品安全领域的努力表示肯定。本届粮交会以“粮安天下聚合力,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拓展产销合作平台,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全面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苏垦米业始终以奉献绿色安全食品为目标,自有基地“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和高水平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原粮生产稳定、产品质量可控。公司坚持市场导向,积极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升级, 持续拓展电商平台、社区团购、连锁商超等线上线下渠道,加速新零售领域布局, 让好大米走向更多家庭餐桌。近年来,公司聚焦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探索与科研院所、优势企业的资源合作模式, 开发出多款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对主食消费升级的需求,不断提升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为推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 2024-10-21
    秋播一季定全年。眼下,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正抢抓墒情有利时机,全力推进秋播工作,精量播种、北斗导航开沟、无人机巡田施肥等智慧农机及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让种田更轻松的同时,助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在新西生产区27大队河南3号田内,一台技改后的正反旋播种机开足马力在田间来回穿梭。为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和播种效率,降低农业成本,今年新洋分公司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保障中心在去年尝试加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步精量播种的基础上,对正反旋播种机的播种限深装置、外槽轮式排种器等装备又进行了革新改造,经过试验示范,全面推广运用到今年“三秋”秋播工作中。“以前播种深度不一致,种子会分层分布,深的能达到5-6cm,现在播深大部分稳定在2.5-3cm左右,种子损失率降低,成苗率、壮苗率较之前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因为播得过深导致的不出苗、深浅苗、黄苗现象。”新西生产区负责人孙明亮介绍,用了导航系统,1个人一天就能播100多亩,播得又直又匀又好,减少了劳动力,节约了时间,自动报警设备能随时监测播种情况,减少种子损耗。“智慧管理模式下产量更高,更能节本增效。”农业中心、科技创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凌云介绍,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
  • 2024-10-21
    金秋十月,又到了每年新米上市的月份。“给我拿2袋!”“我也要2袋!”......新米到货第1天,苏垦金桥粮油门店一开门就排起了购米的队伍,“我看了群里的消息,知道昨晚新米到了,一大早从城东过来,今天就等着这一口新米下锅了。”“是啊,这稻子好,新米煮出来整个家里都飘着饭香。”购买队伍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对“苏垦”品牌的认可。苏垦金桥公司热销的“状元”牌大米米粒颗颗饱满,晶莹透亮,煮出来的米饭更是香气扑鼻,作为打开镇江市场的“代表作”,一直深受镇江市民朋友的喜爱,恰逢新米上市更是销售火爆。“今天线上线下齐发力,新米上市第1天,门店购买及镇江港务集团线上平台下单提货新米共397袋近8000斤,日销售额20000余元,创单日销售额新高。”门店值班人员傅雷说。
  • 2024-10-18
    走进江心沙农场西沙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刚刚参加完“爱心微义诊·健康迎重阳”免费测血糖血压和按摩活动的老龄职工居民们纷纷聚在一起,被不同分量、品种和包装的当季大米、“低GI”功能大米、青毛豆、青玉米、食用油等江心沙特色农产品体验店“江心有田”主营主推的商品介绍狠狠“吸睛”。相同的展位,江心沙农场三个社区都有设置。“社区团购并不新鲜,我们是以一个社区为一个‘团’,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收集信息,第一时间将东西送上门。”西沙社区负责人王超介绍说,他们根据职工居民年龄构成、健康状况、居住情况等信息组建了不同 的群,定期发布农场产品介绍,及时更新信息动态,围绕老龄群体和没时间逛街买东西的夜班族等不同群体,分别以送货到家和24小时自提等方式解决他们行动和时间上的不便。而“团购”目录中的产品,则全部来自江心沙本土和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接单后以最短时间将新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让食材更新鲜、更实惠。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采集意见建议,汇总交给门店,根据需求反馈及时调整商品供应,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近期,“江心有田”门店紧抓“银发经济”风口,推出重阳福利“套餐”,将目光瞄准“夕阳红”,先后将大米、葵花油、米油等产品
  • 2024-10-18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完成对沪市上市公司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经综合考评,苏垦农发(股票代码:601952)在2023-2024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工作考核中,获评最高等级“A”级,上市以来,苏垦农发连续5年获此殊荣。据统计,本期参与评价的沪市2247家上市公司中,考核结果为“A”级的公司425家,占比18.91%。A类公司中,多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日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苏垦农发连续5年获得A级评价,体现了证券监管机构对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投资者关系管理、稳健经营和股东回报的高度认可。未来,苏垦农发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努力回馈投资者对苏垦农发的信任与支持,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2024-10-17
    “非常感谢农场社区15名志愿者倾力相助,突击4个小时,帮我们把晒在35大队晒场上近100万斤玉米大豆打堆成垄,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明天的雨水侵袭了。”10月12日下午5点多钟,淮海分公司第四生产区负责人唐为湖对完成此次突击抢收晒场任务的农场社区志愿者们感谢说。据天气趋势预报,明后天将有连续2天的雨水,局部大雨,考虑到入海道在35大队2万多平方米晒场上翻晒着的粮食需要突击抢收,如果按照大队原有配置的劳动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100万斤玉米大豆的抢场任务。唐为湖上午在农场开完三秋动员会议后,在动员本单位翻晒人员和相关单位管理人员,在下午1点整全部登场抢收的基础上,随即就向农场刚刚成立的“三秋指挥部”打来请求电话。接到“三秋指挥部”的求援电话后,下午1点整,农场社区负责人带着10名志愿者火速“进场”,迅速配合大队开展场头玉米、大豆的抢收工作。在抢收场的过程中,考虑到晒场面积大,粮食数量多,工作量较大的实际,于是农场社区又加派5名志愿者迅速补充,确保晒场粮食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用志愿力量描绘秋收好“丰”景。此时的粮食场头,机械轰鸣,尘土飞扬,前边翻场机将一耙一耙的粮食推向粮食长垄中,接着志愿者和场
  • 2024-10-17
    “小高,右手边的补光灯再开一下,我再切换一个场景,帮我看看效果怎么样。”农业直播电商团队负责人张梦婷说道。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宝应湖农场农产品直播间正式搭建完成,下面将开启测试阶段。今年以来,宝应湖农场通过构建“创新团队”模式,为各类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发挥“头雁效应”,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经过前期的对接洽谈,我主动报名在洪泽这边学习已经2周时间了,对食用菌工厂化种植、销售模式以及管理成本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青年员工郑孝杰满怀喜悦地分享着他的学习和调研经历,“禽蛋加工产业项目也已经完成厂房选址和勘察,人员和技术也对接得差不多了,像我们这样的团队还有好几个,有规划生态农庄的,还有管理开发薄壳山核桃林的,大多都是青年人,有想法自然就走到了一起、干到了一块。”宝应湖坚持系统观念,有效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成立了由青年人才领衔的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直播电商、生态养殖等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积极推动青年员工组团队、进项目、比技能,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方案的推进、有计划的实施,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每天下午3点,在宝应湖林下生态养鸡场,生态养殖团队中的青年员工熊威、杨金铮都
  • 2024-10-16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作为农业“芯片”,是粮食增产,生产增效的重要抓手。为保障秋播用种质量,助力小麦丰产丰收,近日,苏垦农发复兴圩分公司抢抓农时,积极开展麦种包衣工作,为小麦良种套好“防护衣”,把好粮食安全第一关,下好秋播“先手棋”。在复兴圩谷丰粮库内,加工线开足马力全速运转,对50吨淮麦34进行包衣作业。工作人员通力配合,紧密协作,有序开展种子包衣、灌袋、检斤、封口、装运一条龙作业。随着加工机器轰轰声响,一颗颗金色的麦粒倾泻而下涌入拌种机内,摇身一变穿上了“红装”。“给小麦种子包衣是保障小麦丰产稳产的重要一环。我们严格把控用药比例、用药浓度,确保计量准确、包衣均匀。种子有了包衣的保护后,可以在提升发芽率的同时,有效防控病、虫、鸟、鼠害,从而保障产量。”烘干线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麦种包衣日进度16吨左右,预计3天左右完成本批50吨淮麦34的包衣工作。后续加工完成的种子将送往兴集基地、入江水道河床滩地进行播种,为“三秋”生产备足“粮草”,拉开丰收开门“红”。